震旦系统赋能铜绿山深部找矿——大冶长江三角洲铜铁矿勘查纪实

发表时间:2025-05-28 10:37作者:尹志超

在青铜文明的发源地湖北大冶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承载着3300年的采冶史诗,这里曾出土商周采矿竖井与鼓风炼炉,解开了华夏青铜原料来源之谜。面对浅部资源枯竭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,新一代物探人依托震旦三维激电技术,向超1000米深部探寻铜铁矿脉,希望以科技之光续写“青铜故里”的资源传奇。

环境挑战与技术应对

项目推进面临多重挑战,正值春耕水稻季节,村民烧荒将供电线缆烧毁,团队通过智能漏电保护,当检测到接地电阻异常时,能够精准发现电线破损问题,与当地村民积极合作,村民参与线缆开展安全巡视,保障了施工安全。

工作区省道、高速、乡道纵横交错,村庄建筑等干扰复杂,项目组面临挑战,勇于挑战,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,将过路电线架高处理。

数据之光照亮深部矿藏

42日,项目负责刘洋及团队在湖北地质一大队进行成果交流,会上,三维激电数据构建的立体模型令专家们眼前一亮,三维激电异常带与已知矿化体空间展布上高度吻合。专家对震旦三维激电初步成果给予肯定,评价道“与以往地球物理应用多方法相比,此次三维激电相应特征与已知地质构造格架最为吻合”。

附1.png

项目负责人在湖北地质一大队交流汇报

这场跨越技术与自然的博弈,不仅验证了三维激电在复杂景观区的适用性,更开创了深部找矿的新范式。当最后一组数据上传至云端时,勘查团队已着手规划下一阶段的立体勘探方案——他们要让更多沉睡在地球深处的矿产资源,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苏醒。

安全筑基锻造勘查尖兵

震旦系统团队在湖北大冶三维激电项目驻地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,针对铜绿山工作区作业特点,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与技能强化。通过理论+实操双模块教学,系统讲解三维激电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稻田漏电、烧荒损毁设备等风险,动态优化电极布设方案与防护措施。并提出以下要求:

一是每日供电前对布设电线进行漏电检查,确保符合要求才能施工;二是当地多名村民安全员机动巡护,及时提醒村民,确保施工安全;三是强化安全认知,分小组进行安全排查,结合项目所在地安全隐患,完成针对性安全措施培训,为项目安全高效推进筑牢防线。

附2.png

驻地开展安全及技能操作培训